【人物专访】陈振明:知者,行者,师者

时间:2023年04月10日

来源:bat365官方登录中文

浏览:

陈振明:知者,行者,师者

46日上午,厦门大学举办建校102周年发展大会,会上颁发厦门大学奖教金的最高奖项——“南强杰出贡献奖”,该奖项作为厦门大学授予教师的最高荣誉,用以奖励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陈振明教授获此荣誉。

颁奖词:陈振明教授,我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他以“了解和诠释公共生活领域,影响和改变公共治理世界”为素志,致力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研究,是西方政策科学中国本土化的先驱。他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潜心钻研,著作等身,提出中国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为中国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膺“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的实践应用,助力国家和地方的治理现代化。他躬耕讲台,严慈相济,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研究和思考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他辛勤耕耘、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


“作为知者,我们力求了解与诠释公共生活领域;作为行者,我们力求影响与改变公共治理世界。”在厦大成智楼三楼办公室,透过眼镜,依旧能感受到陈振明的睿智与坚定。

这位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知识传承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长者,用带着些微潮汕口音的普通话,笑意盈盈地说:“自觉思考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这种思考,也许要追溯到难忘的1977年。那一年,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打破了大队党支部年轻党员、代理会计陈振明的生活。临考前那仅有的一个多月,他白天忙于村务,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夜战备考。

那时的他不知道,煤油灯熏黑的是他的鼻子,却点亮了他的另一种人生。

若干年后,他回忆道,“能成为1977级大学生真是幸运。我的求学治学之路虽平坦平淡,但也有些艰辛和特别。”

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他从南到北辗转五所高校;专业领域则从西方哲学、逻辑学、科技哲学到政治学、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再到多学科交叉的公共治理。

但既来之,则安之,并深耕之。

偶然的选择背后,是日复一日为之努力的坚定。

“蹲图书馆”是他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养成的习惯。博士毕业后的至少十年,校图书馆二楼的教师与研究生阅览室有个座位总是有一位熟悉的背影。除了上课、出差和开会,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而今在他的家中和办公室,摆放着万余册图书。横竖错落,却又整齐划一。哪个位置摆放哪本书籍,他了然于心。现在,他的“图书馆”不仅在图书馆,也在办公室和家中,还在他的电脑和手机中。

“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式和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除了书籍刊物,陈振明现在也习惯从数字媒体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公众号里获取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的大量信息。

在四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陈振明始终秉持“了解和诠释公共生活领域,影响和改变公共治理世界”的理念与情怀,潜心学术研究,板凳甘坐十年冷,开风气之先,引领学科专业发展。

他辨析学科边界,构建学科体系,推动学科转型,是中国政策科学的开拓者,公共管理学科的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被誉为中国管理学界“诺贝尔奖”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他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应用。面向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开展课题研究与决策咨询,助力国家和地方治理现代化。他是中国MPA的拓荒者,创造了基于厦门大学实践样本的公共政策课程教学的“中国经验”。

他不忘育人初心,坚守讲台数十载。他是厦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创始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而走上三尺讲台,他对学生说,课堂上没有陈院长,只有陈老师。

他自创的“小组专题教学法”将讲授、读书、调研、写作和展示融为一体,启发式、研讨式,高标准、严要求,成就桃李芬芳。

他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他脚踏实地,不务虚功。已过花甲之年,可是思考从未停止,脚步还在继续。

从囊萤到成智,几十年光阴流转。

知者、行者、师者;读书、写书、教书。一切是水到渠成,花开正好。

(宣传部 欧阳桂莲)